学生健康成长的标准不单单是生理上的健康,还有心理的健康。现代社会节奏快,压力大,很多学生心理状况岌岌可危,需要合理调节,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,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,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。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性格、情绪、意志、品格、兴趣爱好的培养,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,引导孩子们播种好习惯。
1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:独立性对一个孩子来说很比较困难的,但是对其整个成长过程是很有帮助的。小孩子只要家长在身边就会想着去依赖家长。所以在做每件事前应该要让孩子养成思考的好习惯,三思而后行,让他自己做事,鼓励孩子自己去接触新鲜的事物,多和同龄人交流沟通,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。
2、锻炼孩子对问题的判断能力:判断是非好坏也是需要从小教育的,教育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,教他什么事是对的,什么事是错的不能去做,要帮助孩子学会分析,并且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。在孩子遇到难题的时候,家长并不是直接帮孩子解决,而是在旁边帮助分析或者引导解决,这也是锻炼孩子应变能力的一种方法。
3、多鼓励孩子,不要常常打击孩子:很多时候家长往往比较经常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打骂孩子,而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想问题,要引导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者存在的缺陷,要对孩子正面教育,就算孩子犯错后,指正后要多多鼓励孩子,让孩子有信心去面对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